当前位置:首页 > 单位 > 医院

在医院的实习报告

时间:2024-02-24 10:52:33
关于在医院的实习报告集锦8篇

关于在医院的实习报告集锦8篇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在医院的实习报告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医院的实习报告 篇1

魔境三部曲之“王者归来”

病史

男,35岁,建筑工人,己婚,小学文化,无信仰。19岁后就辗转各地打工,家族史为阴性。患病前活泼开朗,性格外向。

20xx年3月16日,与工友因小事发生矛盾,共有用棍棒打起腰部,打后患者行走活动都没有大碍。

3月17日,第二天去找工头理论时,工头骂其活该,他情绪激动,要去摸电门,被同事抱住,浑身发抖,四肢发凉,震颤,出汗。拍X光片,没有发现明显症状。

3月18日,清醒后问:“我在哪?为什么在这。”下肢发软,不可以自己站立,要人扶着走,时而以手抱头,大声喊。后去多家医院检查,没有发现任何身体症状。

4月10日,向人诉说自己冤枉,一定要把妻子来后,从工地拿走的一千块钱还给领导。

4月11日,在楼梯口和床前反复走,躺下又起来十余次,抽烟十几支。

4月12日,在天坛医院就诊,诊断为神志朦胧待查,建议去安定医院检查。入院后拒绝合作,表现兴奋,用手撕床单,踹床。只用镇定剂配合心理治疗,效果明显,预计很快可以出院。

分析

此病患属于急性应激障碍,表现出癔症性的运动障碍,其应激源主要为工头的辱骂,导致情绪激动,后有精神运动性抑制。按其入院后的表现来看,属于高警觉组创伤后应激障碍,失眠易激怒。预后良好,转换症状不久后消失。

症状一:癔症性运动障碍。无器质性损伤却不能行走,有心理社会诱因。病人不愿控制症状,漠视它。

症状二:分离症状、失眠。意识朦胧,醒后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感觉像做梦,不真实。住院时表现为警觉性高,失眠。

我的感受

对于这一个病人,我没有什么好说的。连问话的纪录也在此省去了,因为本来我们也没有问几句,而且,他己经就是一个正常人了。他问我们的问题和我们问他的一样多,他说的和上面的病史是基本一致的,甚至还没有病史详细。唯一的感受是,他是城市里的弱势团体中的一员,他问我们他的医疗费应该怎么办,问这事应该找谁。这些问题我们都没有办法回答他。而他,也己经可以很充分的明了自己的冲动,也会说以后遇事不会再激动了什么的。

他是我看过的三个病人中,唯一一个可以很快出院并且可能没有任何后遗症的人。真心的祝福他,希望他以后真的可以如他所说的,对所有事情保持一颗平常心。希望他能坚强,毕竟,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他所遇到的困难是我们这些人无法想象的。

安定医院实习报告(六):后记

三.后记

离开安定医院的时候,我是有一点高兴的。首先是因为早上没有吃饭,而那个时候己经是十二点过了;其次是觉得自己真的经历过了这么一次难忘的事情,很值得骄傲。我想我真的不适合当一名精神科的医生,真的不适合,不只是因为同情心,也还因为我自己本身的脆弱。

回去翻了很久的书,找到了对应的症状的描述,放在这里,给自己看看,提醒自己这篇文章真的不是游记,也不是小说,而是一篇确确实实的实习报告~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这个术语19世纪被瑞士精神病学家Bleuler提出,代表一种涉及思维、知觉、情感、交流或心理动力行为等多方面的心理障碍。在千余年的有关记载中,直到1896年才由德国的克雷丕林做为一个独立疾病(早发性痴呆)进行描述。在一般人群中总患病率为3-8‰,年发病率为0.1‰。我国1982-1985年进行的全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15岁以上人口中精神分裂症的总患难与共病率为5.69‰,时点患病率为4.75‰。其中城市时点患病率6.06‰明显高于农村的3.42‰。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机率为7.0-9.0‰,平均8.6‰(shields与slater1975)。它的主要症状有妄想(包括夸大妄想、被控制感、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和躯体妄想等),幻觉(幻听、幻视、幻嗅等),言语混乱,混乱或紧张性行为及一些阴性症状(如迟钝和淡漠的情感反应),自知力不足(否认自己的病态体验是不正常的,是病态的,却坚信其幻想、幻听等病态思维)及抑郁也是精神分裂的常见症状。排除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及情感性精神障碍。诊断时与神经衰弱、强迫症、躁郁症、反应性精神病、器质性精神病、精神发育迟缓等病症相区别。

精神分裂症起病原因有各种说法,包括生物学因素(遗传、躯体、性格特征等)、神经生物影响(多巴胺活动过度、5—羟色胺和多巴胺的交互作用)、脑结构和大脑功能的病变、心理社会因素(家庭变故、压力等)等。

由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未明,目前尚无病因治疗方法,故治疗时以缓解急性精神症状为主要目标。通常采用抗精神分裂症病药物等躯体治疗,辅以心理治疗的综合治疗措施。在症状明显阶段,以躯体治疗为主,尽快控制精神症状。当症状开始缓解时,在坚持治疗的同时,适时地加入心理学治疗,解除患者的精神负担,鼓励其参加集体活动和工娱治疗,促进精神活动的社会康复。对慢性期患者仍应持积极治疗的态度,加强患者与社会的联系,活跃患者生活,防上衰退。药物治疗时使用氯丙嗪、氯氮平、舒必利、奋乃静、氟哌啶醇等抗精神病类药物,另还有电休克疗法、胰岛素昏迷治疗和精神外科治疗等。

癔症

癔症是一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转换症状是指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的不快心情,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即为癔症性躯体症状。多用暗示、催眠等心理疗法,配合药物和物理治疗。

应激障碍

应激障碍是个体觉察到各种刺激对其生理、心理及整个社会系统威胁时的整体现象,引起个体强烈的生理及心理反应,损害个体正常的社会功能。内外部的应激源是个体生理平衡被打破,生理功能紊乱,心理上长时间处于高水平警觉状态,内心痛苦,失眠,无法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社会支持减少。

在医院的实习报告 篇2

尊敬的院领导:

我是XXXX的实习生XXX,来贵院实习已经8个月了,回顾过去实习的8个月,是我从学校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即将从医学生蜕变为医生,感慨良多。

实习时我没有选择学校分配的医院,经人推荐,慕名来到贵院实习。在贵院的8个月,去了三个科室:软伤科,放射科和内一科。

贵院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温馨,每个科室的人都亲如一家。对同事友爱、关怀,对患者的耐心、平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入人心,也能赢得患者的倾心。

第二点感触是关于贵院的管理模式。“发展医院,富余职工,患者满意, ……此处隐藏10356个字……到了常见的疾病:疝气、阑尾炎、肝胆结石、痔疮的诊断及治疗。我明白了在外科实习不仅仅是上手术台才能学到东西,在台下学好基本的技能操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将来考执业医师就是考这些基础内容,实习生掌握这些足够了。第二个科室我转到了泌尿外科。这个医院泌尿外科的病人不多,手术也比较少。

除了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取石术、前列腺电切术这些大手术外,还做的最多的要算包皮环切术了。我在泌尿外科的那个月是八月份,正值学生放暑假,换药室就成了泌尿外科的"小手术室"了。平均每天做三例,一般都是在下午做,因为下午其它的手术少。我们实习生就成了老师的"一助"了。这个手术比较简单,老师打完麻药,切掉包皮,修剪整齐后,缝合就是我们的事儿了。但是其中有两个环节非常重要。

第一,就是切包皮,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且不能切断系带,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此都是老师自个儿做。

第二,是扎血管。由于上血管十分丰富,血管结扎不彻底术后会渗血,形成血肿就麻烦了。虽然说手术简单,也是一个细致活。泌尿外科的医生都会做,一个比一个做的快,缝的漂亮。在泌尿外科见的最多的操作是膀胱镜。用膀胱镜检查膀胱病变比较直观,并且可以做活检,还可以取双"J"管,创伤小,痛苦少。插导尿管,也是我在这个科学会的,老师再三叮嘱插导尿管一定要插到橡皮管的分叉处,然后再往气囊内注水,以免损失尿道,这是我记的最清的。泌尿外科的老师是幽默的,护士是开放的,所以只要你肯学,老师就给你讲。闲暇时老师给我们讲一些比较典型的片子,如肾分泌造影片、肾脏CT片等。

我感觉在这个科室是最充实,最能体现价值所在的科室。这也给我实习增加了信心与动力。泌尿外科的实习结束了,要转科了,虽然有点不舍感,内科才是我的归属,盼望已久的内科终于转到了。普内科是一个大科,包括消化、呼吸、内分泌、血液系统四大系统的疾病,病人也比较杂。因此到这个科实习进修的自然也较多。我在这个科实习的两个月实习进修生有十几人,再加上医生护士,一共三十多人,交班办公室是站不下的。

因此每天医生护士在护士办公室交班,我们实习进修生就在医生办公室"开会",在早上这个科室也是最热闹的。交完班就跟着老师查房。查房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通过查房可以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了解病情趋向,对治疗效果的判断及调整治疗方案是十分重要的,是病程记录的真实来源。农药中毒是本科最常见的急诊病。所以刚到普内科的第一个星期四(普内科每周四给实习进修生讲课)业务主任就给我们讲了"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及解救"。

通过这次的学习以及在本科见到的病例使我对农药中毒有了深刻的认识。秋季农忙时中毒的患者较多,多因农业生产、生活中误吸、误服,家庭矛盾自服农药而中毒,年龄集中在30~50岁,男女比例差不多,因此我认为加强农民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宣传科学安全农业生产迫在眉睫。在普内科我见到了一种新技术——介入治疗。介入科是该院刚刚成立的一个具有前瞻性的科室。我的带教老师擅长肝脏介入治疗。我观摩过她给一个肝癌患者做动脉药物灌注化疗的介入手术。这种手术虽然是微创手术,但费用比较昂贵。普内科最累的"活"要算穿刺了。肝硬化腹水、胸腔积液做胸穿、腹穿是锻炼耐心与意志力的。抽水要两个人换几次,每次都需要半个多小时,站的两腿发软。

骨髓穿刺相对来说要容易,也快一些,但是"推片"是穿刺成功的关键,如果玻片没有做好,刚才的穿刺就前功尽弃了。因此每次"推片"都是老师亲自做。神经内科就像是一个"敬老院",住院的病人半数以上都是六七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而且是全院住院病人最多的科室。90%的患者都是因"中风"住院的。40多岁患脑出血、脑梗塞的也不少,可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富贵病"也趋于年轻化。在这个可是电子病历,大病历照着模板一改就行了,很节省时间。神经内科有自己的小手术室,是做脑出血颅内血肿引流术的。这种微创手术做的最好的是神经内科的姚主任了,因为他是脑外科出身,所以这对他来说很娴熟。

头颅CT和MRI是本科最常用的辅助检查,也是诊断脑出血,脑梗塞无创伤性的一项标准。脑血管DSA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十分重要。在康复理疗室看见一个个肢体功能障碍的病人能够慢慢地站起来,我有一种自豪感,也给我了极大的鼓舞。刚进心内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做心电图,这也成为我在心内科每天必做之事。带我的老师戴着眼镜,身材稍胖,做起事来认真、严谨、及时,对病人负责,教学生倾心。从他那儿我学到了一名医生应该具备的责任感和说话做事的严谨性。心内科的疾病是高血压病、冠心病。

在心内科的一个月里我掌握了高血压的用药原则,对心绞痛、心肌梗塞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有了深刻的了解。当然也学会了看心电图及发报告,心脏彩超报告结果的判读及Holter的应用。对心脏起搏器的安装、支架置入术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在内科几个月的实习,使我认识最深的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手术不在是外科医生的专利了。内科也可以做手术,并且是微创手术,最大限度的减轻病人的痛苦。这使内科和外科的界限不在明显。内科的实习学会了常用的操作技能,常见病症的诊断、治疗,辅助检查的选择及结果对疾病的意义。儿科是我实习的最后一个科室。小儿科,大学问。

我在儿科见到最多的是0~2岁之间的患儿,他们对于身体的不适不能用语言和医生交流,只能用哭声来表达。所以医生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结合体征和家长的描述来判断疾病的方向。一个月的儿科实习,发现儿科疾病比较单纯。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小儿支气管炎、肺炎、毛细支气管炎、小儿急性腹泻等,症状较单一,体征较清楚,确诊后积极治疗一个星期就好了,恢复比较完全。

这让我感觉小儿患病"如雨过天晴"。儿科用药和补液量是因人而宜的,按体重计算。我虽然没有记住具体药物的公斤体重用药量,但掌握了计算方法就足够了。新生儿刚出生就住进暖箱,就输液,这让人感觉新生命的脆弱、娇嫩。在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服从管理,不迟到不早退,按时转科。尊重老师,团结同志,善待病人。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并在老师的监督下完成各项操作。

不擅自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病情。认真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业务讲座。通过十个月的实习,我完成了实习任务,对临床各科常见的表现、诊治有了一定的了解,基本掌握了各科的常规操作和检查手段。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独立处理事情的胆识、医患沟通的技巧。了解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工作程序。为将来更好的踏入医疗卫生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习结束了,虽然收获不小,但遗憾也甚多。

首先,因个人身体条件的缺陷,做起事来力不从心,错过了很多机会。

第二,是实习时间的短暂,刚融入科室工作中就要转科,许多临床知识及操作没有得到很好的巩固。

第三,是知识 的匮乏。通过实习我知道了,许多疾病的表现、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都能从书本上找到,但当时自己却很茫然。因此,实习虽然结束了,但学习永无止境,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将为医学事业而奋斗终身。

《关于在医院的实习报告集锦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