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认识

煤矿认识实习报告

时间:2024-02-24 10:53:59
煤矿认识实习报告3篇

煤矿认识实习报告3篇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煤矿认识实习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煤矿认识实习报告1

一、对xx煤矿集团朝川矿的初步了解。

19xx年7月1日朝川矿正式加盟xx煤矿集团经过一代朝川人的努力至xx年原煤产量达到130万吨销售总收入突破10亿元仅用两年多一点的时间拥有一条采煤、洗选、炼焦、化产、发电多业并举、循环闭合的产业链并具有生产条件职工收入也接近2万元。

二、个人表现。

1、严格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上班伊始我认真学习《办公室人员日常行为规范》等各项规章制度并牢记于心时刻提醒自己严格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如坚持每天上班提早到单位打扫办公室卫生为同时创造一个干净的工作环境。

2、认真学习有关专业知识。我在二井办公室经常看一些关于写作的书籍参考一些机关文件及以往的资料试着写一些心得体会并向前辈老师请教写作相关的知识,心得体会《煤矿认识实习心得》。

3、主动与同事交流了解单位情况听取同事对自己的批评和建议。

4、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活动如井下义务劳动。

三、个人收获。

首先心态的转变。要知道作为一个已经毕业的大学生通常对自己的今后感到很迷茫而且有一种眼高手低的通病。经过这三个月的实习锻炼让我认清了自己并改掉眼高手低的毛病真正地从基础做起从小事做起。

其次、对自己的岗位有了初步的认识。办公室作为一个综合性地科室担负着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对外交往和后勤服务等繁重工作处于协调机关各部门、连接领导和基层的枢纽地位是机关的信息中心、服务中心、参谋中心、运转中心和指挥中心。做为办公室的一员不是简单的往凳子上一坐听听电话发发文件需要的是眼活手快、会写能跑。因此今后我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与学习。

第三、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以往自己总是很懒不愿意做事总感觉什么事一定会船到桥头自然直因此实习期间吃了不少的苦。经过同事们的帮助自己渐渐的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也学到了学校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与同事相处的方法和积极地工作态度。

四、认识自己的不足。

经过三个月的实习收获良多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工作上有时比较粗心大意不够细心干事谨慎有余以至于缩手缩脚;在生活上对于自己要求不太严格在学校的一些坏毛病没有彻底改正自己做错事时带有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在写作上基础比较薄弱脑子里装的东西少写东西时需要辅助工具比如电脑等不能独立的完成写作。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写作能力。多看有关写作方面的书籍经常阅读机关文件了解公司发展历史、人文文化、人际交往等充实自己的写作素材。

2、积极参加自学考试从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改变心态。

3、爱岗敬业。

煤矿认识实习报告2

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认识实习是安全工程专业在完成部分公选课之后的一个重要的认识

我校安全安全专业的特点侧重于矿山安全方向,参加认识实习的我们更应对矿山安全的各个方面有一个更好的了解。主要任务是了解和熟悉安全工程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了解我国不同领域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应采取的措施与技术,为今后的生产实习、岗位实训、毕业实习和从事安全工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

1.通过认识实习,了解全国的安全状况和管理水平,对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有关岗位、职能及运行管理职责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通过认识实习,对安全工程专业课所涉及的一些基本知识和要求能有一个较为初步的认识,了解专业骨干课程和专业知识要点从而为有目的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3.通过认识实习了解安全科学的有关环节,掌握安全工程与技术的内容及燃烧学与爆炸,安全管理的制度与法规,安全隐患的种类与处理方法,危险情况下的自救手段,并能在实际情况下能够得以运用。

三、实习时间:

四、实习内容和地点:

1.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和对安全法规的认识,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观看了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视频和近年来我国安全事故的报告。

2.河南煤化集团古汉山矿的参观与考察。

3.河南中轴集团有限公司的参观与考察。

4.河南省焦作市碳素厂的参观。

五、认识实习内容:

首先本次实习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适应环境。未去工地之前我从没想象到一个月的实习我能承下来。但是通过这次实习我适应了这种工地生活。虽说以后不一定去工地工作,但有了这段时间的锻炼,不论以后做什么工作心中都有了一种吃苦耐劳的毅力,也学会了适应环境。另外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一些与学校不同的问题,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该怎样去和工人交流等。

其次,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对工程方面的有关知识在实际上有了更深一些的了解。应该说在学校学习再多的专业知识也只是理论上的,与实际还是有点差别的。这次实习对我的识图及作图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识图时知道哪些地方该注意、须细心计算。在结构上哪些地方须考虑施工时的安全问题,在绘图时哪些地方该考虑实际施工中的问题。到即能施工又符合规范要求,达到设计、施工标准化。没有这次实习也许绘图只是用书本上的照搬照画,不会考虑太多的问题,更不可能想到自己的设计是否能施工。

工地虽苦,但能学的是一些现实东西,锻炼的是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例如:墙体也会发生偏移,楼梯支模时楼梯间的高度不够,阳台、凸窗的尺寸标高有微小变动等等很多问题,都是工程中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只有通过实践后才能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另外,通过帮助资料员填写部分资料,使我对填写施工资料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什么时候该填什么资料,需什么人签字等,这些是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

总结

这次实习是我对建筑安全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我们今后学习专业知识引开了一条路,我们通过观察问询等方式了解到了很多我们不曾知道的东西。每个施工单位都有标语“安全第一”,作为工程人员,应尽力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但要严格规章制度,还要为员工们灌输安全知识,对他们的生命安全负责。

但一个月的时候毕竟有限,只能侧重某些部分。师父也说能学到上面的好几项工作,譬如施工组织的编写可以好好的看看,工地例会等等。但在实习的过程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其一,由于在甲方实习,有许多东西不用亲临现场,不用自己去做,这也使得我自己动手的机会就少了,主要以看为主。其二,也是伴随其一而产生的,由于师父工作岗位的定位,做为一名甲方代表,他需要对整个工程的每个环节都要很清楚,管的事就比较多。而我刚接触工地须慢慢 ……此处隐藏2954个字……性分别为

底部浅灰色铝土岩(G层铝土矿层位),层位稳定;下部时有紫红色山西式铁矿,厚度变化大,不稳定,与下伏奥陶系灰岩平行不整合接触,泻湖相沉积。

中上部以灰白色、灰褐色粉砂岩与细砂岩互层为主,下部含1—3层棕色、黑褐色灰岩,有时可夹一层薄煤层。

上述岩性特征表明本溪组地层以粉砂、泥岩为主,粗碎屑岩含量较少,此外出现碳酸盐岩;粉砂岩中碎屑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岩屑等;粗碎屑岩中则以纯净的石英砂为主。前人认为本溪组沉积时海水进退相对频繁,主要为潮坪一泻湖相沉积。

本组厚度一般为30m,厚度在南部酸茨河达65m,呈南厚北薄至剥蚀尖灭。

(9)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底部为一层灰紫色、灰白色含砾粗砂岩(K11),分选不好,厚4—6m,钙质胶结,往上为砂岩、页岩、灰岩和煤层,含煤10层,其中6层比较稳定,为可采煤层,其余煤层不稳定,局部可采。

主要为一层巨厚的砂砾岩、含砾粗砂岩、中粗砂岩,即小峪砂岩。韵律分选明晰,多阶性,大型交错及缓斜层理发育,具有冲刷面。其间夹4、5号煤层,局部具有工业价值,两层之间砂岩分别为东山砂岩、偏岭砂岩。再上为大同煤田上部的巨厚主要可采2、3号煤层。

以上表明太原组地层中粗碎屑岩较本溪组增多,粉砂岩、泥岩含量减少,煤的含量。粗碎屑岩在底部为石英砂岩,中部为石英杂砂岩,上部为长石岩屑石英杂砂岩等;泥岩以高岭石、水云母为主。前人的研究认为太原组沉积物经历的搬运和筛选作用较本溪组弱,主要反映了过渡相一陆相的沉积,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前缘环境。

太原组厚度一般为80一100rn,最厚在楼子沟附近达186m,平均厚113m,与下伏本溪组为整合接触。总的趋势南厚北薄,由130—50m逐渐向北被剥蚀变薄,至云岗十里河以北尖灭。含煤总厚0.06—47.45m,平均厚为17m,含煤系数20%。

(10)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底部为一层灰白色中粗砂岩与砂砾岩,厚3—6m,往上为灰白、灰黄色砂岩和灰色粉砂岩层。中下部含煤1—4层,由上向下编号为1、2、3、4,其中1号煤层比较稳定,局部可采,其它不可采。厚45—60m,与下伏太原组为整合接触。

山西组地层中粗碎屑岩含量较本溪组、太原组增多,而粉砂岩、泥岩含量则介于本溪组和太原组之间,煤层含量次于太原组。粗碎屑岩主要为长石(岩屑)石英杂砂岩等。粉砂岩、泥岩中为碎屑与高岭石共有的特征,前人研究表明山西组沉积地层主要为陆相河流沉积。

本组厚20一80m,一般约为50一60m,最后在鹅毛口北魏家沟达90m,大致呈南、南东厚,北、北西薄的趋势,至忻洲窑一新、旧高山以北隆起剥蚀尖灭。沉积环境属于山前平原的曲流河沉积。含煤总厚0.16—10.63m,平均厚为3m,含煤系数4%。

3、中生界

(1)侏罗系下统永定庄组:

由紫红、灰绿、灰白、灰黑、黄褐色碎屑岩组成,下部为粗砂岩,中上部为中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颜色自底至顶,由浅变深,越往上紫红色越深,厚70—250m,与山西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2)侏罗系中统大同组:

底部为一层灰白色含砾粗砂岩往上为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层。含煤20层,其中可采10多层。厚234m,与下伏永定庄组为整合接触。

(3)侏罗系上统云冈组:

底部为一层厚5—18m的石英质砾岩(K21)往上有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厚140多米,与下伏大同组为整合接触。

(4)白垩系:分布于煤田的西北部地区,岩性主要为各种碎屑岩和火山喷出岩,厚100多米。与下伏云冈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4、新生界:

老第三系:分布于煤田西北边缘地区,岩性主要是未胶结的砂、砾岩,夹有褐煤,厚250m左右。

第四系:黄土的各种松散沉积物。

五、实习区地质构造

1、大同煤田的构造概况

大同煤田呈一北东30一50℃走向不对称向斜,东翼陡而窄(倾角40一60°,西翼宽缓(倾角3—7°);北起云岗东北,西南经北羊路、庙湾、马道头,南至玉井,东西宽约30km,向斜轴延伸长约50km(图4—1)。

煤田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内蒙古一阴山构造隆起带的南侧。东以平旺一鹅毛口大断层为界,与新生带断陷盆地(大同平原)相毗临;西临吕梁经向构造带的西石山脉;南为一东西向小型洪涛山背斜为界,再南与平朔、宁武煤田相连。在平面上三者组成一个北北东向“S’’形。

受历次构造运动的影响,煤田内早期部分地层缺失,而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也发育不全。后期受燕山,喜马拉雅山运动强烈褶皱、断裂、推覆作用,导致煤田东部地层陡峻,直立甚至倒转,并伴生一系列次一级的小型褶皱和断裂,印支期发生了大规模的煌斑岩顺主要的山4、2、3一5、8号煤层侵入,使煤层结构,煤的工艺性能遭到极大破坏。在煤田内,东部、东南部、南部构造较复杂,断层多,北部及西部则相对简单,断层、褶皱皆少。

图4—1大同煤田构造形态示意图

2、口泉断层

结合野外记录资料总结。(附野外素描图)

3、青瓷窑断层

结合野外记录资料总结。(附野外素描图)

4、云岗沟侏罗系地层小断层

结合野外记录资料总结。(附野外素描图)

六、煤层煤质

七、矿区水文地质

大同矿区地下水资源贫乏,大量的勘探资料表明,除第四系冲洪积层及基岩风化壳含水相对较大外,下伏中生界、古生界地层的岩石固结坚实,裂隙、喀斯特不甚发育,岩石一般不含水或含水微弱。地表水主要为口泉河、十里河河水。地下水补给主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在口泉河、十里河河谷地段,地表水可以补给地下水。由于本区地表径流条件较好,一般不利于降水入渗;地下水排泄以蒸发和矿井排水为主。随着矿井多年的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原有动态平衡遭受破坏,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岩石的含水性大大减弱,煤田内大量井泉干涸现象就是的佐证。

八、大同火山群

大同火山群是中国第四纪火山群。已知有30余座,分布在山西省大同市、县和阳高县境内,集中于4区域:①东区指瓜园、神泉寺一带,有肖家窑头、鹅毛疙瘩等6座。盾状的肖家窑头火山由火山弹、火山砾、火山灰组成,局部覆盖熔岩流;穹窿状的鹅毛疙瘩火山由玄武岩组成,无火山口。②南区在桑干河与六棱山之间,包括大峪口、西窑等5座,是因玄武岩流沿断裂喷出,依山而呈半圆形。③西区是大同火山群中最为集中和较复杂的一区,黑山、马蹄山、阁老山等15座属之。黑山规模,呈扁平穹窿状;狼窝山范围最广,火山口直径500米,西北有缺口;马蹄山和阁老山等由火山碎屑物组成,为平顶圆锥形,亦有缺口,状似马蹄。④北区以大同市北的孤山为代表,包括其西南的6座小火山。孤山形似面包,海拔1182米,兀立于御河谷地中。大同火山群处于侵蚀初期,下伏三趾马红土或离石黄土,上覆马兰黄土,为上新世末、晚更新世马兰黄土堆积开始时的产物。其形成以北区最早,东区、南区次之,西区最迟。

《煤矿认识实习报告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