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 > 地质

地质学实习报告

时间:2024-02-24 10:53:10
地质学实习报告范文合集七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范文合集七篇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质学实习报告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质学实习报告 篇1

一、 实习概括:

1、实习目的:地质学基础野外实习是《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根本教学环节,在实习之前,老师们就给我们讲解了此次实习的一些目的,这次实习我们重在多看多观察;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知识带到实地中进行检验;注意思维的转变(理论的微观向野外宏观的转变);学会对基本地形地貌进行描述;还有就是图形结合,我们通过这次实习,能进一步巩固地质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会和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考察钻研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巧,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体会,融入和贯彻,使我们对地质学和地貌学的认识更加深入、透彻。

2、实习路线:学校——金马河大桥——都江堰——映秀——都江村

3、实习工具:盐酸、铁榔头

4、指导老师:郑子成、吴德勇

5、实习要求:通过本次实习深入了解温江和周边地区的地质地貌;利用所学的知识对所见到的资源利用、土地利用和整合进行分析;分析农业发展和规划布局的合理性;观察辨认主要岩石;以及某些地质灾害的形成和防御措施。

二、 实习内容:

1、金马河大桥下:

(一)金马河的区域概况 成都金马河,又名正南江。金马河是岷江的支流,是长江上游两处险工段之一,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属干流局部河段,即都江堰鱼嘴分水后的外江。始流河段河宽96-104米,过江节制闸后称金马河,河床逐渐增宽,由300米阔至1200米,流经新津县五津镇时,纳入西河分支以及南河后又复称岷江。金马河段全场76.1公里。成都金马河是长江上游两处险工段之一,以排洪为主要功能,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金马河防洪工程保护区内共有成都的7个区(市)县,即都江堰市、双流县、崇州市、新津县、温江区、青羊区和武侯区,河段全场76.1公里。统计保护区内1992年共有乡、镇35个,面积911平方公里,总人口156.44万人,工农业总产值124.8亿元。

(二)金马河地质地貌概况

第一处地点是温江成青路上的金马河大桥下的金马河,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从金马河大桥上下来,听了老师的讲解,老师先是对河道基本情况作了讲解,着重讲了河流地貌、土壤颜色、成都平原的形成等,讲了金马河的河床、河漫滩、阶地等。然后让我自己去观察,由于现在冬季枯水期,所以并没有太多的河水,有许多的河漫滩(洪水期能淹没的地方,平水期时露出水面)我们可以直接看到,河漫滩具有二元结构,这是冲积物区别于其它成因堆积物的主要标志之一,洪水期河漫滩上水流速度较小,环流从河床中带到河漫滩上的物质为细砂、粘土等,称为河漫滩相冲积物,下层是由河床侧方移动沉积的粗砂、砾石,称为河床相冲积物,下层粗的结构就构成了完整河漫滩二元结构,河床冲积物具有上细下粗的特点,下部粗大颗粒是在洪水期河床水流最强部分堆积的。在河床边,近期沉积物有明显分布规律,河边以砾石、粗砂为主,远离河边以粉砂、粘土为主,即“近河岸粗、远河岸细”。在金马河大桥那里,通过地质学基础的学习,我们可以很容易辨别出,那儿的那条河流处于幼年河:一是因为,从河流流经的路径上看,弯曲度比较大,二是从河流内的岩石上看,岩石的磨圆度比较低。从河流弯曲度和河流内岩石磨圆度的观察,基本就可以判断出一条河流所处的时期。我们还观察到地上有着许许多多的鹅卵石,硬度大,颜色有青、红 、黑、白、灰等,经过仔细观察和辨别后,我们发现这些鹅卵石大部分为分选性较差,磨圆度高的鹅卵石。站在金马河的河漫滩中向远处望去,发现冬季的金马河河流水流量甚小,河心滩很明显地显现出来。有河漫滩的存在,多半就伴随着河流阶地的出现。其实在距离我们不远处的平面上,就是金马河的一级阶地。阶地的形成是因河流的下蚀而高出一般洪水水位之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谷坡上。由于河道较宽,河谷较深,以及人工修建的防护堤,使得金马河的一级阶地成为了建筑用地和基本的农田用地,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住房和农田地。阶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有气候的变化;构造运动;侵蚀基准面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据观察,金马河的阶地是一级阶地,因此阶地形成较晚。阶地的阶面和陡坎全部由河流堆积物组成,因此属堆积阶地。同时在金马河,我们还看到了大量的运石车,这不由得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我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能否保护好我们的地表和生态环境?

(三)金马河的灾害与防治 岷江干流在都江堰市出山口后,地势开阔,流速骤减,沙石沿河淤积,使河床抬高,经洪水冲刷,河床沙洲遍布,汉壕分流众多,滩沱相间,河道弯曲,主流左右摆动,流向不定,断面横流加剧,成为宽、浅、弯的游荡性河流。部分河段,床身较高,堤岸低矮,通道狭窄,排水不畅,洪水期对沿江城镇、灌溉渠系、农田造成严重威胁。金马河特殊的河床结构,比如水流较缓,致使其水力环境复杂多变,泄洪能力较低,历史上金马河附近区域曾多次发生不同程度的洪灾,严重影响了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还有近几年来,无序地开采河道沙石,严重破坏了河床的稳定,洪水冲毁都江堰渠首工程及金马河沿岸堤防工程,基本上是年年发生。洪水严重威胁金马河沿岸的城镇、村庄以及下游河心洲上的村庄。因此金马河是成都市及四川省的防洪重点,沿线有重点防洪堤段、险工险段等。

2、映秀镇:

(一)映秀镇的区域概况

映秀镇是我们野外实习的第二站,也是这次实习印象最深的地方。映秀镇地处四川汶川县的南部,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相邻,是阿坝的门户。映秀镇境内水力资源丰富,水质好,落差大,先后修建了映秀湾发电总厂、华能太平驿电厂、福堂水电厂等水电站,有“水电之乡”的美称。但是在20xx年5月12日,在此地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映秀镇成了重灾区,大部分房屋倒塌,山体滑坡,水电通讯中断,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处于地震中心的映秀是处于龙门山断裂带与龙泉山断裂带之中。龙门山断裂带内有断层,西边一条叫龙门山后山断裂,沿汶川—茂县一线,东边一条叫龙门山前山主边界断裂,沿安县—都江堰—天全一线,中间那条叫龙门山主中心断裂,沿映秀—北川一线,5.12地震发源于中心断裂,沿映秀—北川一线,虽然四川盆地是相对稳定的板块,龙门山看上去构造运动性不强,但是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同时,也向东运动,挤压四川盆地,随着外在营力的积蓄,到了一定的程度,地壳破裂,就会发生地震,20xx年发生的特大地震就是龙门山构造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西南向东北逆冲造成的。而我们所实习的地方是地震后重新建设后的镇,房屋都是新的,镇中心的周围有条岷江的支流流经,镇四周都是高大的山体,群山环抱。我们很清楚的看到山体上有大量的有大量的石块和 ……此处隐藏16083个字……火山喷发出的大量岩浆经冷却收缩形成了现在蔚为壮观的马山石林,这片高26米、宽150米的石柱群与英国的"巨人堤"、美国的"魔鬼塔"并称为世界"三大石柱群"。

马山石林自然保护区内地层单一,出露地层为白垩系莱阳群,主要岩性为紫红、黄绿色中细粒长砂岩、含砾砂岩夹砂砾岩、钙质粉砂岩、偶夹砂岩。特别是经多年采石,开挖揭露出了马山绿色次火山岩柱状节理,形成了若干笔直挺拔柱状节理形态的人工露头景观,俗称"石柱群"、"石林"。同时马山山体是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动植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地质宝库",是丰富的地质资源集中于一地,世界上少有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除地质遗迹外,保护区内还有云皇殿、白云庵、千佛洞等人文古迹。马山石林已揭露的团山和长岭两座低山全部由粗面英安岩柱状节理分割成的巨大石柱群组成,柱体直径一般在1。0—1。5m之间,柱体长25m(地表以下延深可达60m),形态以四边形为主,也有五边形、六边形的。团山主体笔立挺拔,长岭柱体呈扇形展布,犹如孔雀开屏。这些蔚为壮观的景象,可与英国已列为世界保护遗迹的"魔鬼堤"和美国已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魔鬼塔"相媲美。中国古代哲人孟子在二千年前曾有"吾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作为他的后代,齐鲁儿女或许可以添上一句"登马山而奇造化"的感慨。马山这一自然遗迹不仅是宝贵的地质地貌景观,也是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研究对象。本区列为第二的自然保护对象,是中生代地层中形体硕大、保存完好的硅化木群落。

目前在马山已发现二十多株硅化木。其中较大且保存完整的有十多株,最大的树干长13m,横径0。8m,其年轮十分清晰。尽管国内有不少有关硅化木的报道,但在这样特殊的地质结构条件下,分布如此密集、保存如此完整的大型硅化木群尚不多见。此外,古脊椎动物化石在本区内也有零星发现。在人文历史上,马山曾是庙宇鼎盛、香客云集的风水宝地。据清雍正年间(1734年撰写的《马山志》记载,马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山上树木茂盛,寺宇宏阔,有玉皇殿、圣母殿、大士庵等15处殿堂,颇具规模。山凹处有一眼"丹泉井",也称"济公井",泉水清澈甘甜,"醒脾爽气,甲于诸水",任凭大旱,泉水长年不涸,故有赞曰:"窟中疑滚千层浪,地底遥通一线天"。

(二)崂山崂山的主体山脉,为花岗岩石质耸拔成山,气势雄伟,千峰竞秀,贵为华夏滨海第一高山。花岗岩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三分子所组成,石色白净,石质坚硬,是建筑行业的优质石料。花岗岩经千古风化酥蚀以后,淤积在河道海滩上的白沙,所含石英石占到很大的比例数,是建筑上的优质沙料。崂山在中生代燕山晚期造山运动以前,这里的"老坐地户"有沉积岩和岩浆岩,在崂山高处的九水和明道观一带的山谷里,还残存有这些岩石的踪迹。崂山的花岗岩热熔岩浆在地层深处冷凝成石后,耸拔抬升成山,巨大的鼎力将地表的原有岩石推的四分五裂,局促屯集于周边。在花岗岩高温强力挤压的崂山成山过程中,周边的围岩发生热熔烘烤变质,许多变异成了变质岩。譬如仰口丰山一带的崂山绿石,就是泥灰岩经过高温变质后,形成的细腻变质岩石。和崂山花岗岩纠结在一起的岩石,主要有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三大类。

石老人和登瀛半岛一带的低山岩石,主要为沉积砂岩,石质呈灰褐色,作建筑石料容易酥蚀风化。这种石质的沙砾石滩,也呈深褐色,石茬尖利。流清河海湾的东半部一小部分,也是这一类砂岩的海滩,颜色非常明显。流清河以东到太清湾的西半部一带,崂山的主体山峰直插大海,没有杂色岩石掺杂。而从太清湾到垭口,以沟谷为界,除了垭口以东一座山峰是花岗岩石以外,再往东直抵八仙墩,就尽是沉积岩和变质岩了。特别是崂山头一带,几乎尽为沉积砂岩,层层叠叠像千层饼一样,很是壮观。

地质学实习报告 篇7

一:实习目的

1、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2、学会对工程地质的基本判别方法

3、学会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

4、了解岩石种类及物理性质和岩石标本

二: 实习仪器地质罗盘 铁锤

三: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岩层产状测量,是地质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野外是使用地质罗盘直接在岩层的层面上测量的。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紧贴层面,将罗盘放平,水准泡击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走向。测量倾向时,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倾向。因为岩层的倾向只有一个,所以在测量岩层的倾向时,要注意将罗盘的北端朝向岩层的倾斜方向。测量倾角时,需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后,读悬垂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层的倾角。

四:实习的内容和过程

12月11日上午十点,统一学习使用地质罗盘的,下午1点半去往金牛山进行地质勘探,12日早上到仓山校区观看岩石标本。

1、金牛山的简介

金牛山位于福州鼓楼区北侧闽江乡新建村,海拔163米,一路上山就可以看到滑坡,崩塌,断层及不均匀沉降对山体与道路的影响,例如马刀树,公路裂缝等。

2、测定岩层产状

确定山体旁两颗很明显的大树为盆架,记做树1和树2。测定图中的断层位置为对树1的位置为N308E,对树2的位置为N279E,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可知道是正断层。根据要确定位置测得的岩层的产状为:N330E, N247E,<503。断层岩石(样品)结构及成分的分析

1)结构 金牛山的岩石大部分都是岩浆岩,而且都是粗粒结构和中粒结构

2)构造 金牛山的样品分析看可知道该岩石是块状构造,矿物在岩石中分布杂乱无章,。不显层次,呈致密块状,富含花岗岩及花岗斑岩等系列浅成岩的构造。

3、成分 从样品看岩石是浅色的,那就可能是花岗岩或正长岩的酸性或偏酸性的岩石。但从全晶质中粒和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就可以判断是浅层岩。

4、断层地理环境情况

金牛山地质相对复杂,在上山途中发现了很多滑坡断层及不均匀沉降等地质现象。仅大家用于观测的一面山体,比较大的断层就达7处之多。金牛山断层现象千姿百态,产状各不相同,并带有多出滑坡现象产生,是因为金牛山主要由岩浆岩构成,岩浆岩分化后,风化壳表层间的滑动引起的风化壳滑坡。

5

岩石标本的赏识

实验室中,陈列了大量的岩石标本,可以分为矿物光泽标本,矿物断口标本,矿物硬度标本,矿物解理标本,矿物比色标本,矿物形态标本等类型。理论的学习,已经让我们对这些岩石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经过这次的标本参观,使我们对岩石有了更深的了解,让我们开拓了视野。

6、实习总结

两天的实习非常短暂,但我们的收获是重大的,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学到了地质罗盘的使用及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对真实的地质现象有了一定了解。从标本室里我们更认识了许多未见过的岩石,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充实了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实习结束了,而我们对实际动手的渴求依然很强烈。

《地质学实习报告范文合集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